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双柏县农业农村局对政协双柏县第十届第二次会议第16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sbxnyncj -/2023-0817024 公文目录:政协委员提案 成文日期: 文章来源: 文  号: 发文日期:2023年08月17日

经农和人资源环委:

你们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双柏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肉牛产业是我县极具发展潜力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县通过党建引领、龙头带动、保险护航、金融支持、资源配置、基础保障、农户主体、特殊兜底和“保险+金融”支持等方式,逐步形成规模发展、产出高效、产销衔接的肉牛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全县农村低收入家庭持续增收和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科学制定“牛景图”,走好“养牛路”,做大“牛产业”

我县出台了《双柏县肉牛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双柏县发展肉牛养殖助力低收入家庭增收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一年打基础、三年强体系、五年见成效”、到2025年全县肉牛存栏11万头、出栏3万头、肉牛综合产值4亿元以上的生产目标,建设1个滇中牛保种场、1个滇中牛保护区、100个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千头肉牛养殖企业、20个千头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30个千头肉牛养殖专业村,打造6个万头肉牛养殖乡(镇)、培育1个万头肉牛养殖企业的基地建设目标;打造3个肉牛养殖示范乡镇和16个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嘉镇肉牛特色精品园和大麦地镇滇中黄牛特色精品园2个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园,走种草养牛、生态循环发展之路,绘就乡村振兴“牛景图”。成立由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充分发挥县、镇(乡)、村、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建引领肉牛产业发展,精准锁定对象、建立档案;统筹政策支持杠杆,撬动金融、保险机构和社会资本投入,组织发动农村低收入家庭发展肉牛养殖。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法脿镇者柯哨村肉牛示范养殖场、大庄镇柏子村工厂化肉牛养殖园区等项目。

二、建强1个“牛超市(联盟)”,带动“牛大户”,建好“牛基地”

我县进一步优化肉牛养殖空间布局,提高肉牛养殖组织化和规模化水平,全县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0%以上,肉牛良种化率达60%以上。建立“牛超市+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发展模式,按照统一组织肉牛、统一购买保险、统一办理贷款、统一入户养殖、统一饲养指导、统一回收销售的购牛、养牛、买牛流程,从根本上解决“牛从哪里来、怎么养、卖到哪里去”的问题,实现企业、合作社运营安全、群众养殖安全、银行贷款安全。在县内2家龙头企业建立惠及全县的“牛超市”总部,甄选6家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加入形成“牛超市”联盟,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引导低收入家庭加强与“牛超市”联盟、金融保险机构合作,乡镇精准排查锁定农村低收入家庭,根据其养殖意愿、养殖条件、养殖能力提供选牛购牛、购买保险、办理贷款“一站式”服务,为农村低收入家庭解决无钱买牛难题;对无法实现个人借贷、无法自行养殖等特殊低收入家庭,采取加入合作社的方式,由银行对合作社进行整体评级、授信,以合作社作为贷款主体进行贷款购牛,由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户)代养、寄养,保障提升低收入家庭稳步增收。如,法脿镇依托合作社寄养带动低收入家庭增收,农户通过资金、肉牛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再将200多头牛寄养于20户养殖户家,年底按市场价进行回收,每头牛预计增收2000元,实现入股农户户均增收超2万元。

三、设立2个综合服务中心,培养“牛专家”,推广“牛技术”

我县结合实际制定《双柏县肉牛疫病防控技术规范》等,并广泛应用到肉牛产业发展中。依托2个肉牛养殖综合服务中心,集中资源优势,对养牛户进行指导、管理、服务和监督。综合服务中心指导肉牛养殖合作社根据农户养牛品种、结构、数量等需求,组织开展购进肉牛、隔离检疫、贷款办理、保险购买、价格评估等活动,积极培育一批“牛能手”“牛专家”,目前全县累计开展技术培训班33期3880人次,共培养“牛博士”52名,带动培养“牛专家”84名。实施肉牛冻精改良、提升肉牛品质,建设肉牛冻精改良点34个,完成肉牛冻精改良7969胎,同比增长20.9%,肉牛杂交改良率达55.8%,全县肉牛免疫密度达95%以上,肉牛病死率控制在1%以内。

四、组建7支服务队,使出“牛力气”,做好“牛文章”

双柏县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金融保险、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饲草料保障、畜圈改造建设、粪污处理、买卖服务、帮扶监管7支服务队,集中全县人力、财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好“牛大事”,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队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一)组建金融保险服务队做好“养牛钱从哪里来”的文章。计划实施肉牛投保10000头,保费控制在3%以内、贷款利率控制在3.6%以内、贷款期限放宽到3年等一系列保险贷款扶持措施。办理投保肉牛2014头,向490户农村低收入家庭发放贷款2488万元,累计发放肉牛产业贷款5.6亿元。脱贫户及监测户享受全额贴息,一般户按年利率2.0%贴息。县财政设立200万元风险补偿增信基金,推行“政府基金增信+保险单抵押贷”模式,确保农村低收入家庭在县内“牛超市”购牛实现保险、信贷全覆盖。

(二)组建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服务队做好“疫病如何防控”的文章。建立乡、村、组、户四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全面落实免疫、监测、突发疫情处置等各项防控措施,压实县级24名、乡镇28名、村级84名疫病防控和技术指导服务队员工作责任,建立县乡两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挂包责任制,对农村低收入家庭肉牛养殖户实行“一对一”防疫指导和技术服务。针对13家养殖企业、66个规模养殖场、1950户养殖大户,实行免疫程序自主免疫;针对11371户散养户实行集中免疫、强制免疫。开展技术培训,全县先后在8个乡镇开展技术培训21期1168人次,开展肉牛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宣传60场次,发放资料1424份,实现农村低收入家庭肉牛养殖和疫病防治技术全覆盖。

(三)组建饲草料保障服务队做好“饲料如何保障”的文章。按照养牛先备草料的思路,大力开展人工牧草种植,鼓励支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因地制宜种植巨菌草、苜蓿、黑麦草、青贮玉米等优质人工牧草,通过建立种草养牛示范村(场、户、点),以点带面,典型引路,辐射和带动广大农户种草养牛,立草为业,强化肉牛日粮科学配比及补饲工作,提升饲草料转化率。扶持培育11户饲草料生产经营主体和产销大户,实施优质饲草种植行动,苜蓿、黑麦草等其它饲草常年保有量达4万亩,新发展巨菌草2213亩,2023年还将指导帮助386户农户种植巨菌草2000亩,计划到2025年通过新植和改造皇竹草地,种植巨菌草20000亩以上,实现全县肉牛养殖饲草料自给率达98%。如,双柏万丰达农业有限公司在县饲草料保障服务队指导下在马龙河开展巨菌草试验示范种植,目前已种植巨菌草162亩,巨菌草已成为该公司养牛的主要饲草品种。

(四)组建畜圈改造建设服务队做好“畜圈怎么建”的文章。坚持农户自建为主、各级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原则,经济、规范、实用的开展牛圈建设。充分利用闲置的住房和畜舍,结合当地畜牧养殖情况、自然条件等,引导指导农户积极筹措资金改扩建规范化牛圈,为117户农村低收入家庭修缮、提质改造圈舍6084平方米,可养殖肉牛1000头以上。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户一策、就地取材,具备集中养殖条件的村组,积极推进集中建圈、小区化养殖;不具备集中养殖条件的,实施单户改造或新建,分户养殖,并同步开展跟踪服务和粪污设施配套等工作。如,法脿镇张国华户,在服务队指导下,将自家老屋改造养殖肉牛,并带动周边群众共同养牛,全村年出栏肥肉牛达200余头;妥甸镇苏文选户,在服务队的建议下,返乡建牛舍发展肉牛产业,现已建成规范化牛舍500平方米;妥甸镇苏迎昌户,因原有牛舍无法满足发展需要,资讯服务队后,新建牛舍348平方米,肉牛存栏量增至45头。

(五)组建粪污处理服务队做好“生态循环养殖”的文章。畜禽粪便是有机肥的重要原料,在改良土质、提高肥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双柏县年产生牛粪约53万吨,为进一步做好“生态循环养殖”文章,强化对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粪污处理的监管,通过服务队指导养牛户建设完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做好种养结合、综合利用和防止直排工作,采取粪污还田还地、沼气利用、生产有机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牛粪对环境的污染。做好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及招商引资的储备、包装,引进企业、市场主体对牛羊等牲畜粪便进行发酵处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6.4%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如:双柏壮黄牛养殖场使用牛粪交换群众玉米秸秆,公司将秸秆用于制作青储饲料,群众将牛粪堆捂发酵作肥,达到养殖粪污有机利用,实现了企业农户互联互惠生态循环发展。

(六)组建买卖服务队做好“牛从哪里来、卖到哪里去”的文章。做实肉牛引进、隔离饲养、免疫接种等相关工作,并帮助养殖户到“牛超市”选牛以及办理肉牛养殖保险、贷款。以“牛超市”联盟为主体,培育一批养殖买卖市场主体,8乡镇有286人从事肉牛买卖、运输等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有偿服务,统一做好隔离饲养观察、免疫接种工作,统一组织多批次购牛活动,确保为有购牛需求的养殖场(户)提供来源明确、质量有保障、数量充足、挑选余地大的种牛及育成牛,实现买牛、养牛、卖牛全过程科学化闭环运作。如,双柏县滇中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自己作为本地人地方熟、人脉广、信息灵、交通便等优势,从外地购回优质肉牛,通过“牛超市”(联盟)出售给周边养牛户,到肉牛可以出栏时,按照市场价回收后集中出售到市场价格更好的专业屠宰场,实现了买牛、养牛、卖牛全程闭环运作。

(七)组建帮扶监管服务队做好“搞活机制规范发展”的文章。实施肉牛产业发展包保责任制,实行县级领导挂包乡镇、县级部门挂行政村、干部职工联系重点户的挂联工作机制,把养牛户绑定到专业合作社、把专业合作社绑定到龙头企业,全面推行“双绑”或“单绑”利益联接机制全覆盖;实行“周汇总+旬通报+月调度+季总结+年考核+红黑榜”的工作机制,对工作开展好、成效显著的县级单位、乡(镇)进行表彰奖励,倒逼责任落实。加强对金融、保险机构的监管,优化贷款审批、放贷和保险程序,确保农村低收入家庭第一时间获得金融支持和投保服务,实现对保险、金融及肉牛养殖全过程监管。监督低收入家庭通过“牛超市”购买的生产性肉牛,未经相关利益方允许,不得擅自买卖及宰杀;开展肉牛托管饲养的双方,不得单方面私自解除或变更合同及托养人。

五、培育专业养牛村(养牛户)带动低收入农户养好牛,“发牛财”过上“牛日子”

在“1+2+7”模式的推动下,双柏县根据养殖户生产状况、不同需求,为养殖户传授肉牛改良科学方法,点对点入户宣讲贷款、保险等政策,一对一打造肉牛专业化养殖模式,培育了一批专业养牛村(养牛户),带动农村低收入户“养牛富” “发牛财”。立足实际,把发展牛产业作为“一村一业”来抓,以“政府推动+部门配合+村级协助+大户带头”的方式,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专业能人+实体经营”运行模式,合作社在党支部的管理下实现规范运作,党支部借助合作社的力量增强带富能力,打造了一批专业养牛村。如,嘉镇密架村委会老龙村,以党建引领带动全村发展肉牛养殖,实现了“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种草养牛、集体增收、村民共富”,将支部建在牛产业上、把党员聚在牛产业上、使群众富在牛产业上。全村4名党员均为肉牛养殖示范户,户均种植畜草30亩,肉牛养殖规模均在20头以上,户均增收超过2.3万元;带动其余32户共同发展肉牛养殖,全村存栏肉牛360头、出栏60头,肉牛产值达270万元,户均养牛收入7.5万元;低收入户王富华,在黄珍等党员的带领下,养牛11头,出栏肥牛3头,卖牛收入6.38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9114.3元,有效缓解当前资金少生产生活压力大等困难,为下一步发展壮大肉牛养殖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和全面推进“1+2+7”的发展模式,全县肉牛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特别是低收入户的肉牛养殖有了很大突破。据统计,到2023年6月,全县共有肉牛养殖12245户,其中:大户1973户、规模户40户,大户及规模养殖占养牛户的16.44%;存栏肉牛88002头,完成全年计划任务89000头的98.88%,大户和规模户养殖肉牛37778头,占全县肉牛存栏的53.3%。1--6月份,全县肉牛出栏12687头,完成全年计划任务23800头的43.3%。全县1273户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已养牛3777头,实现全覆盖;出栏475头,售牛收入610多万元,已养牛农村低收入家庭户户均养牛增收达0.5万元。

当然,我们注意到我县肉牛产业还存在着:规模化率低、产业链未闭环、龙头企业示范引领能力弱、产业附加值低、养殖风险高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一年打基础、三年强体系、五年见成效”、肉牛产业发展,持续强化肉牛滇中牛保种场保护区及品种改良工作,持续抓好100个肉牛规模养殖场、10个千头肉牛养殖企业、30个千头肉牛养殖专业村(行政村),打造6个万头肉牛养殖乡(镇)的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打造嘉镇肉牛特色精品园和大麦地镇滇中黄牛特色精品园,久久为功,走种草养牛、生态循环发展肉牛产业之路。

以上答复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